党团建设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党团建设

我爱我家——读《目送》随想(王旭)

时间:2011-03-02   来源:舞蹈学院  点击:157

我爱我家: 读(台)龙应台《目送》随想          

初阅龙应台先生的著作,乃是她与爱子安德烈所谓“共书”的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。让我第一次从为人母者的视角,窥探两种文化圈中成长的两代人的若干问;如此读罢,所谓代沟,也就是缺了一些理性与感性两重的交流吧!

此次的《目送》乃是偶然机遇,其中不乏冲着她名气的关注。

    

七十三篇散文的倾注,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切入,从为人子女出发,为人母者入手;写父亲的逝、母亲的老、儿子的离、朋友的牵挂、兄弟的携手共行,写失败和脆弱、失落和放手,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。她写尽了幽微,如烛光冷照山壁。

正如书之题记;这是一本生死笔记,深邃,忧伤,美丽。

说到此处,脑中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所描写“父爱”的《背影》。然而,也许是时代和性别的不同吧;我却更加喜爱龙先生的这些文字。以女性身份更加细致入微的描述,让人读罢之后除却唏嘘,还多了一丝久久不绝的回甘。又或许与她单身母亲的身份有些瓜葛吧!

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告诉你:不必追”。

就是这种让你看似平凡的文字,却在不经意间,在你的心头如共鸣一般狠狠的掐这么一下。

在代序,“你来看此花时”,用一种近乎禅味的笔法,游走在家的点滴隙缝之中,如黏合剂般粘住生活的片段,满满的充斥着所言之幸福、回忆和时间的无言。“花花一世界,叶叶一菩提”,家国天下的雄伟宏大,在一位女儿、母亲、姊妹的眼中,心中;一切就是生命的目送。如最后一句话的直白,千言万语的情感,却是浓郁;有时,“真的,不好说”。

三个部分的大主题,若干看似没有关联的小块儿,就在作者散文式的叙述里,让我明白,终有一日,“有些路啊,只能一个人走”;亲情也好,爱情也罢,曾远离且逝去的青春,曾孤单且悲伤的回忆,曾向往且梦幻的共老;曾经的美丽,曾经的流行,曾经的稚童,曾经的曾经,一切终将转变。

喜欢单身的她在《寒色》中的诠释;“家,一个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、只有压迫的地方。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,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。一个人固然寂寞,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。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”。至此,如若不是单身的真实的触碰,不可能理解或明白个中辛酸。喜欢她对事物的疑问;“时光,是停留是不停留?记忆,是长是短?一条河里的水,是新的是旧的?每一片繁花似锦,轮回过几次?”看似有些絮叨的世界里,却定格在她身边匆匆的世界。

出生于宝岛的她,对祖籍也好,故土也罢;印象中的成长,“沙中有印,风中有音,光中有影”。宗法制的传承,使人们永远记得‘乡土’这个糅合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词语,在今天,不论是临行慈母的密密缝,还是那身着长褂翻过月台的老父身影,定格亦或是定位;让人们寻找一生。这是归宗,也是人格与落叶归根的不二法则。

不管是七贤,还是李杜,大男人的抱负,在时代的流传中需要承担的太多太多,如此这般;让一个小女子看来,无力以对。为此,她转向另一种承载;以她犀利的笔,诉出最难以言尽的‘生死大问’。

如果说全书的第一部分是发现,第二部分是寻找,那么这最后的一部分便是最终“满山遍野茶树开花”的魂归。这是陪伴也是回味;是亲人离去的咸泪。是宛如《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》的心痛,是落叶回返大地化为尘埃的根情。平淡毫不造作的几笔,似水墨丹青一般,有说不完的情;随着时光的检讨,审度自我生者的相思。而另一个侧面,在任何华人心中,那永恒的,在因年迈糊涂甚至还没糊涂的时候;家,家乡,挖也挖不走,抹也抹不掉。那是味儿,是一种诉说不尽却人人均知,此时不想,终归入土为安的有着祖先与祖辈的思念之所。

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中国人的位格!

至此一想,自己家中健在的,已去的;包括自己,原来亲情是这么一件让人贴心的情愫。流传着一代又一代;变化着又不曾改变。

我爱我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西安音乐学院 舞蹈系10级男班 王旭


上一篇:下一篇: